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广州大学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20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中心以“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特色发展,协同创新”作为建设发展理念,打造广州市和黄埔区高质量材料研究成果产出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黄埔区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和企业创造可观经济社会效益。中心秉持“三个面向”的研究宗旨(面向国际信息材料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于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发展趋势,开展面向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

中心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需要,特别是主动对接广州市和黄埔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对创新技术和人才的需求;立足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前沿,着眼新型显示、信息存储、智能感知、储能材料等信息产业技术和新材料发展趋势,开展先进功能材料的新工艺、新结构、高性能、器件化等方面的系统性应用基础研究。

平台现有科研人员18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8人。现有省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在研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9项,累计科研经费实验900万元。实验室具有初步材料生长所需基本设备,设备总价值250.19万元。中心计划经过若干年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载体。

四大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领域,紧密围绕广州市和黄埔区重点产业方向,以产业发展需求和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为主要导向,聚焦新型信息材料,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跨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成员多学科优势、协同合作,实现从材料生长,性能研究,器件设计,具体应用四位一体发展。

研究方向一、发光材料与显示器件

包括新型稀土红色发光的基质材料研究;金属纳米线、碳基量子点和有机聚合物柔性发光材料和器件。

研究方向二、新型光电感测材料与图像处理技术

面向激光雷达应用的红外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以及频率上转换材料;基于二维材料的高集成度忆阻器,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模拟人眼视觉神经突触仿生原型器件和芯片;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疾病无创检测气体敏感材料与器件。

研究方向三、清洁新能源材料和高通量材料计算

核能关键材料的组织、结构、工艺与性能研究;高性能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的材料研究;温差发电以及无振动制冷器件的热电材料探索研究;高通量材料计算设计。

研究方向四、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

多芯片集成封装的高亮度、高品质LED器件研发;适用于LED背光系统集成模组的芯片级LED光学控制技术。